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栏目导航
集团新闻
领导关怀
行业动态
党政建设
政策法规
 
行业动态
 
潍坊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9-11-28 返回上一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国发〔2018〕3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案》(鲁政发〔2018〕22号),充分发挥质量认证传递信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加强我市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加快建立统一管理、共同实施、权威公信、通用互认的质量认证体系,经过3-5年努力,推动质量认证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社会治理领域得到广泛实施,各类企业组织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明显增强,认证数量和认证质量明显提升,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认证市场日趋规范有序,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主要产品、工程、服务尤其是消费品、食品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二、加强质量治理能力建设  

       (一)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  

       鼓励企业运用质量认证方式加强质量管理,推动质量管理先进标准、方法向一二三产业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全面延伸。行业主管部门主动作为,推动质量管理通用要求与行业特殊要求相结合,建立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到2022年,组织3000家以上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标准培训,新培育一批质量标杆企业,推动100家以上企业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海渔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任务措施均需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二)转变政府质量治理方式。  

       增强各级政府的质量意识,加强质量基础建设,推广质量管理标准和质量认证手段,提升质量治理能力,推动各个行业质量提升。在农业生产领域重点推行“三品”认证;在化工、冶金等高耗能行业重点推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在建材、造纸等高污染行业重点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危化品等高危作业行业重点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在食品安全领域重点推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在信息技术领域重点推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重点推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在文化、教育、旅游、养老、物流等服务业领域重点推行服务认证。到2022年,全市各类认证有效证书增加至16000张。(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抓好重点领域质量认证工作  

      (三)以质量认证助力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推进蔬菜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快建立适应现代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质量认证体系。积极开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大幅度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培育打造一批高端农产品认证品牌,以认证推动农产品质量分级管理。在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领域,积极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促进农业“新六产”发展。到2022年,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证书由1180张增加至1380张以上,乡村振兴领域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现零突破。(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试区管委会牵头,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海渔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以质量认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围绕我市“5+5”产业布局,大力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汽车行业管理体系认证和节能节水产品认证,形成质量效益发展新动能。推动3400家已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换版升级,支持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社会组织开展质量服务活动,引导推动各类企业尤其是服务性企业、中小微企业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国有大中型企业质量管理“领跑者”行动,带动各行业质量管理水平整体跃升。到2022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覆盖率由80%提高至100%,工业生产领域各类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增加至7000张以上。(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工信局、市国资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以质量认证服务海洋强市建设。  

       鼓励在高端海洋装备、港口运营管理等领域,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围绕“海上粮仓”“海洋牧场”建设,大力推行水产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认证。到2022年,海洋领域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增加至100张以上,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增加到50张以上。(市海渔局牵头,市工信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以质量认证带动国际贸易。  

       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推动我市产品、技术、装备、工程、服务“走出去”。指导和推动我市出口企业开展国际标准管理体系认证和主要贸易国产品认证。鼓励外资品牌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进入我市检验检测认证市场,扩大短缺急需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进口。支持我市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拓展国际业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对外贸易重大项目,开展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间结果互认,研究应对合格评定类技术性贸易壁垒,推动我市更多的产品、工程、服务加入双多边认证互认体系。到2022年,我市主要出口企业国际标准管理体系认证覆盖率提高至90%以上,符合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产品认证的覆盖率提高至80%以上。(市商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海渔局、潍坊海关、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以质量认证助力环境保护和质量安全。  

       围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四减四增”三年行动,积极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低碳产品认证和绿色产品认证。推动水泥、铝合金型材、轮胎、纺织面料等生产企业积极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在建材产品领域先行先试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和标识体系,鼓励重点工程优先采用获得绿色产品认证的建材产品,逐步向其他产品推广,不断扩大绿色产品的有效供给。鼓励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规范。到2022年,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由1500家增加至1700家。(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动质量认证改革创新  

       (八)组织开展“泰山品质”认证。  

       鼓励企业积极参加“泰山品质”高端认证,推动我市产品、服务品牌高端化。到2022年,“泰山品质”认证产品和服务项目达3个以上。(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海渔局、市卫健委、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深化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 发挥强制性认证“保底线”作用,对列入国家强制性认证目录中的产品依法实施强制性认证管理,严禁未获强制性认证的产品进入市场。定期开展电线电缆、消防产品、低压电器、儿童玩具等强制性认证产品和认证活动的监督检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十)简化规范检验检测资质行政许可。 按照国家、省相关要求清理、整合、规范涉及检验检测的行政许可事项。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建立“互联网+”资质认定管理模式,推广电子证书、网上办理、网上查询,缩短行政审批时间,建立资质证书一般性变更办理快速通道。(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认证活动事中事后监管  

       (十一)健全质量认证监管体系。  

       建立县级日常监管、市级监督抽查机制,推动部门联动监管,形成各级政府统一管理、行业主管部门推动、监管部门规范、行业协会自律和检验检测认证主体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行“互联网+认证监管”,加强信息化监管系统应用,提高监管信息可追溯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领域认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海渔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加大质量认证监管力度。  

       落实“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每年组织对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和认证活动监督检查。加强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和获证企业、产品的联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检验检测认证活动和出具虚假数据或检验报告,伪造、冒用、买卖认证证书或者认证标志等行为,坚决整治各类“认证乱象”。严格落实从业机构对检验检测认证结果的主体责任、对产品质量的连带责任,健全对参与检验检测认证活动从业人员的全过程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出证人对检验检测认证结果负总责制度,落实“谁出证,谁负责;谁签字,谁担责”。推行从业机构公开承诺和信息公示制度,建立从业机构及从业人员的诚信档案,完善永久退出和终身禁入等失信惩戒机制,提高违法失信成本。对主观故意、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和从业人员,列入失信“黑名单”,实行“一次失信、永久退出、终身禁入”。(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局、市海渔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促进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发展  

      (十三)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强化认证活动第三方属性,健全市场化运行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制定出台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将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和人才纳入“双招双引”计划,支持实力雄厚、国际影响力强、国际互认度高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落户潍坊,对符合条件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积极推荐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推动在政府采购、行业管理、行政监管、社会治理等领域广泛采信第三方认证结果,推动实施质量认证责任保险、获证企业授信等政策。加强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品牌的培养和保护,鼓励符合条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申报省长、市长质量奖。(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委编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促进行业改革发展。    

       加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建设和统一管理,保持质量基础设施系统完整。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明确功能定位,推动社会化、市场化程度高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今后除特别需要外,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直接举办一般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鼓励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进行跨区域、跨行业整合,培育与国际接轨、综合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国内外品牌竞争力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支持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检验检测认证联盟。(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委编办、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打造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  

        加快峡山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重点建设蔬菜产品、内燃机产品、铝合金型材等国家质检中心,建筑防水卷材、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肉制品、蔬菜大棚用品等省质检中心,建设公共研发和检验检测认证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认证“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交通局、市海渔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提升行业综合服务能力。 支持在基础条件好的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检验检测机构参与全省重大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研究、技术标准研究以及重大科技专项攻关,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支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统计调查分析,为政府决策和企业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拓展电子商务和跨境贸易领域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将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政策,市质量强市和推进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的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工作,全面加强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分工职责,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建立认证认可部门间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政策衔接和规划引导,健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机制,提高协作效率。(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海渔局、潍坊海关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加强综合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对质量认证信息共享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财政支持。市级财政对新确定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监测重点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经认定后给予一次性奖补50万元,对获批省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推动和支持高等学校加强质量认证学科教育建设,落实认证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加强基层质量认证监管力量。(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委编办、潍坊海关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加强宣传引导。  

       大力弘扬质量文化,传播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普及质量认证知识,宣传推广获得质量认证的产品和服务,科学引导生产消费,激发质量提升动能。(市委宣传部、市市场监管局、潍坊海关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加强督促落实。  

       各级政府要将质量认证工作纳入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确保各项部署和目标落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质量认证工作作为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重要举措,加强督促检查,抓好试点示范,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切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市统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上一篇:BIM不是一项技术,而是一套方法体系
下一篇:工地上的100种浪费!注意这些,利润大大提升!
 
 
 

版权所有 山东潍坊市三建集团 电话:0536-7251451 传真:0536-7256666 邮箱:wfsj888@163.com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通亭街2999号 邮编:261101 鲁ICP备05010021号

您是本站第位客人
返回首页 | 后台登录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三建集团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